首页 > 直播月刊 > 行业 > 正文

世界微资讯!谢仁军:为海洋油气开采“架桥修路”

2023-05-05 17:40:45责任编辑: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李诏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洋油气资源一般深埋在泥线之下的岩石层中,有时埋藏深度达数千米。”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钻采研究院副院长谢仁军说,“我所从事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为海洋油气开采‘架桥修路’,即在海上油气作业平台与‘藏’在深海里的油气资源之间筑起一条‘路’,以实现油气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

用十余年“磨”出国际标准

1983年出生的谢仁军,来自一个农村家庭。出于对农村建设的关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土木工程专业。

2006年,谢仁军在该校教授杨进的指导下,进行与隔水导管有关的本科毕业设计。其间,他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兴趣,此后免试被保送读研。

读研期间,谢仁军跟随导师参与了许多海洋油气项目。“在导师的指引下,我更加坚定了科研理想,也逐渐确定了日后的研究方向——海洋油气钻井。” 他说。

2009年,在取得硕士学位后,谢仁军进入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此后的14年,他一直从事与海洋油气钻井相关的科研与工程设计工作。

在十余年的科研工作中,谢仁军和团队成员主要在制定隔水导管ISO国际标准、建设“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海上高温高压气钻探三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回首往昔,带领团队成员攻坚克难的点滴,历历在目。最让谢仁军难忘的就是制定隔水导管ISO国际标准的日子。

谢仁军介绍,隔水导管是从海上钻井平台下到海底浅层的最外层套管,其主要功能是隔离海水、形成钻井液体循环通道并为井口载荷提供支撑,对海上安全开采油气十分重要。在相关标准制定前,施工方在选择隔水导管的规格尺寸以及入泥深度时主要依赖经验,这就可能导致开采成本增加,甚至导致井眼报废。

“我们所做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根据各地不同的土质资料、风浪流条件以及钻井载荷工况,计算分析出一系列公式。施工方在进行隔水导管的布设时,只要‘套公式’就能得出所需指标,从而选用更合适高效的隔水导管。”谢仁军解释道。

2011年,在前辈领导的带领下,谢仁军和团队拿出了隔水导管的企业标准。此后,他和团队便在行业内推广该标准。2017年,谢仁军正式提交了相关国际标准提案,开启了标准国际化的征程。

“2019年,我们完成了隔水导管国际标准的第一稿,并于同年9月赴美国与有关专家进行讨论。”谢仁军回忆道,“在那次讨论会上,我们的标准被批得‘体无完肤’。与会专家认为,我们的标准只适用于中国,几乎不具备国际标准应有的特征。”

谢仁军和团队痛定思痛,集中起来进行了数天的闭关研讨,逐条解决问题,以国际化视角,对标准进行全面的提升。在随后的讨论会上,经过修改的终稿获得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成员国的全票通过。

2022年6月,隔水导管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它成为中国海洋钻井技术领域首部以“模型、算法”为核心的国际标准。

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

在家人和同事眼中,谢仁军是位办事靠谱、工作勤奋的青年才俊,年纪轻轻便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我尽心尽力地干好每件工作,从不偷奸耍滑。”谢仁军说,“因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喜悦,偷懒换来的,只有一事无成的迷茫与浪费时间的悔恨。”

这种工作态度的养成,与谢仁军所在单位的氛围分不开。“我们公司的氛围很宽松,能让我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人的评价也比较多元。我可以14年如一日‘闷头’做科研,与这种氛围是分不开的。”他说。

在谢仁军看来,科研是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一种负担或者为了生计而从事的工作。“我觉得生活就是科研,科研也就是生活,二者已浑然一体,无法完全分开。”谢仁军表示。

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永不止步。谢仁军说,自己这些年还在做海洋复杂油气安全钻井与地球物理融合方面的交叉学科研究项目,同时也在攻读相关专业的在职工程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