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社会 > > 正文

“课外要补课,放假不放松”!“鸡娃式教育”其实是家长无法应对自己的焦虑

来源:大连日报 时间:2021-04-27 09:30:14

近日,话题“妈妈暴力逼迫女儿学习被撤销监护权”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而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焦虑问题和“鸡娃式教育”方式也成了关注的焦点。

据央视网报道,江苏省南通市12岁女孩佳佳4岁时父母离异,跟妈妈李某一起生活。妈妈盼女成凤心切,甚至强迫佳佳学大学英语。佳佳学习稍令她不满意,动辄打骂、体罚。在法院发出人身保护令后,李某仍两次用烧热的锅铲将佳佳烫伤。佳佳外婆向法院申请撤销李某和佳佳生父监护人资格。4月20日,法院作出判决,指定佳佳外婆为佳佳监护人。

记者在我市某初中学校进行随机调查时发现,近半数孩子表示,在家中曾因学习方面的问题受过父母的责骂和体罚,只是程度轻重各有不同。由此,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可见一斑。徐英哲告诉记者:“存在这种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毕竟大多数家长都望子成龙。但是,这种焦虑情绪需要家长学着自己消化、化解。如果因为这种焦虑情绪而迁怒孩子,甚至施暴,那就需要警惕了。”

徐英哲介绍,概括来讲,“鸡娃式教育”模式的形成主要有几点原因。第一,家长无法应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一些家长在面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时,会充满焦虑和恐惧。而成绩是可量化的,会带给人确定感,所以有的家长不知不觉中便选择通过要求孩子提高成绩的办法,来应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惧。越焦虑要求越高,当孩子达不到家长期待的时候,就会更加焦虑和恐惧。于是,恶性循环,最终当家长无法应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时,便会迁怒于孩子,甚至施加暴力。

第二,家长和孩子并未实现良好的分化,觉得和孩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潜意识里认定孩子成绩不好意味着家长的失败。这种一体性有时也体现在让孩子去实现当初家长自己未达成的愿望上,让孩子对家长的人生进行补偿。这都是因为家长没分清孩子是孩子、家长是家长,没有尊重孩子的个人主体性。

第三,高回报预期,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回报不如自己的预期,也会增强对孩子的愤怒。如果父母早年经历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今能够给孩子提供更为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可能会觉得孩子没有理由成绩不好,这就更加降低了家长对孩子成绩的接纳力。

家长有焦虑情绪很正常,关键在于能否觉察到自己的恐惧和焦虑,能不能及时叫停、反思和化解。当高焦虑、高恐惧叠加而没有察觉时,家长便会被这些情绪驱使导致行为失控。家长应意识到,教育是让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用来应对家长焦虑、补偿家长人生诉求的工具。希望家长们提升对自己的觉察力,在对孩子的期待中不要夹带太多的私货,避免让孩子沦为工具和傀儡。相信任何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心理问题,更不希望亲子关系变差。每一个孩子都很珍贵,他们生来就不必用也无法用任何数字去衡量。希望家长们有“鸡娃”的精力不如多“鸡”自己,别用“鸡娃”掩盖对自己人生的无能为力,无论是“青蛙”还是“牛蛙”,未来生活都有各自的坎坷和成长议题,这本就无法比较,毕竟都是自己的娃,要珍惜有限的娃在身边的时光,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鸡娃式教育”:

“课外要补课,放假不放松”,这种不断给孩子安排兴趣班、不停给孩子“打鸡血”的教育方式在网络上被称为“鸡娃式教育”。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法律声明 |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2017-2020   太阳信息网 豫ICP备1701945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