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企业 > > 正文

户内中水系统应用之“困” ——节水该如何继续?

来源:经济参考网 时间:2021-07-15 14:33:06

第30届“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刚刚过去,就有自媒体曝出,北京多个共有产权住房安装的户内“共有产权房中水系统模块”存在漏水、反味、生虫、噪音过大等现象,同时还存在使用复杂、后期维护等问题,业主要求暂停安装并拆除。

2020年底,中央层面明确提出,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统筹起来,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并强调:“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

前有社区中水系统基本瘫痪,后有业主拒绝安装户内中水系统,对于北京这个极度缺水的城市来说,节水工程落地应如何继续有效推进?

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资料显示,地球表面超过70%被水覆盖,但淡水储量只占2.5%,其中只有不到1%的淡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2021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水发展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中,全球用水量增长了六倍。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用水量以每年约1%的速度增长。

中国的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据了解,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根据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2019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2077.7立方米。31个省份当中,约一半的省份处于用水紧张线之下,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山东、河南、宁夏9个省份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均低于严重缺水线。

而北京,更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资料显示,北京每年水资源缺口达15亿立方米,随着人口进一步膨胀,北京地表水系迅速断流、干涸,地下水遭到严重超采,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北京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据悉,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17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500立方米。

按此计算,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00立方米,这一数据不足全国人均数据的1/20,不足世界人均数据的1/80。即便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的补充,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大幅提升至150立方米,但与世界公认严重缺水线的差距仍直观可见。

中水冲厕节水量可观但应用难不容乐观

据统计,城市60%的废水就产生于普通建筑及居民用水。而从使用来看,我国居民家庭用水中,用量最大的应属冲厕用水,占生活用水总量的30%至40%。而我国仅冲厕一项,每年就消耗大约100多亿立方米自来水,相当于50座中型城市的年自来水用量。

就北京而言,有数据统计,仅2000年以前既有民用建筑超2亿平方米,预计每天有约22万吨自来水浪费在冲厕上,每年约8000万吨至1亿吨自来水,约为4个颐和园昆明湖的水量。

正因为此,利用中水冲厕,将极大地节省用水量。据估算,居民用水量将节省30%至40%,同时污水排放量减少35%至50%;一般居民住宅可节水30%左右。

曾任全国水网专家库成员、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的水浩然介绍,目前我国中水系统分为市政中水管道系统、小区内中水管道系统、户内中水系统等多种模式。

水浩然表示,在多年实际应用中,市政中水存在总体水量不足、管网造价昂贵、大范围输送能耗成本较高的问题。目前城市中水主要用于电厂冷却、大型河流景观,剩下的余量供应住宅小区。因此,对于众多住宅小区来说,仅靠市政中水的供水量是不够用的。“但住宅小区统一中水系统,水源与用量无法匹配,多半最终成为摆设。”水浩然说。

的确,北京市的中水设施闲置现象较普遍。2010年时,新京报曾做过100个小区的样本调查,发现已开通中水系统并正常运行的不到20%。此外,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随机对2002年至2004年建设的34个住宅小区的调研也显示,其中确定中水系统运行的只有2个,占5.9%。

“中水蓄水量根据季节严重倒挂,要补充大量自来水进入,再加上维护费用,我们根本补贴不起。”一位小区物业主管坦言,由于中水收费价格较低,与自来水存在价差,基本属于居民使用多少,物业就赔多少,“根本不能开这个系统”。

多个小区的居民表示,从入住时,物业就直接要求尽量把入厕中水接口堵死,直接接入自来水冲厕,一方面,接中水口使用的也是自来水,还需单另交费,另外,由于系统管道长期未清理维护,即使是自来水进去也有污染。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市政中水冲厕,也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对比冲厕用水水质标准与再生水水厂出水水质标准,发现再生水水质在嗅、浊度、总余氯、总大肠杆菌四个涉及到观感和水质卫生安全的指标上,无法达到冲厕用水水质要求。合格的再生水大肠杆菌指标是冲厕用水指标的330倍。

“即便上述问题都不存在,市政再生水利用设施进入住户家庭内部的部分(便器水箱、管道、阀门、水表)属于居民自我管理的财产和空间,也无法实施第三方强制监督和安全管理。”一位业内人士说。

一位住户的回答,更道出了目前中水推广过程中的尴尬:“一年也省不了多少钱,单另收费,又不方便,自然不会使用。”

户内中水问题在哪?

正因为小区中水和市政再生水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再生水的利用开始转变思路。2014年,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通知》、《全民节水行动计划》文件指出,鼓励居民住宅使用建筑中水,将洗衣、洗浴和生活杂用等污染较轻的灰水收集并经适当处理后,循序用于冲厕,提高用水效率。2016年11月,两部门再次发布《城镇节水工作指南》明确提出,鼓励居民家庭内部实行排水灰黑分离的一体化户内中水设施,推广中水洁厕。

据有关专家介绍,居民生活产生的灰水即废水,简单过滤,再加以消毒处理即可。户内中水设施由于使用的是物理方法,不是生物方法,可以实现自动化运行。没有外露管道,不存在误接和串接可能,没有外来中水入户,没有户间内的管道交叉污染,不会有中水倒流污染自来水的安全隐患。

保障类住房率先推广。事实上,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简称“水十条”)明确,自2018年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北京市2万平方米、天津市5万平方米、河北省1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应安装建筑中水设施。积极推动其他新建住房安装建筑中水设施。

在国家指引下,北京市相继印发《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应用技术导则(2015年版)》《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规划设计宜居建设导则(试行)》,明确规定集中新建2万平方米以上共有产权房项目,按要求安装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

对于在保障房先试行推广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水系统建设肯定有建设成本,保障类住房限定价格,开发商不会因成本增加而将价格转嫁到购房者身上,因此,率先要求保障类住房进行推广。

但户内中水系统建设推广落实仍然问题重重。随着多个共有产权住房相继交付使用,有业主发现部分户内中水设备存在设备运行时有噪音,卫生间地漏处反味、反水,卫生间隔墙洇湿等问题。

记者来到网上反映问题最大的海淀永靓家园,接受采访的多个用户表示,虽然自家中水系统并未出现网上所反映的反味、反水等问题,设备基本运行正常,但的确看到小区业主群有部分业主反映设备存在问题。也有业主表示,自家中水系统使用中存在噪音问题。

对此,一位参与调查的专家表示,此次问题集中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产品厂家在安装指导方面有缺失,对施工配合指导不足。同时,多数小区开发商、设计方、总包施工方、中水系统厂家缺乏深入配合,甚至永靓家园建设方为赶时间在中水设备未经全部调试验收的情况下就交付用户使用,造成设备运行中出现诸多问题。此外,少量产品质量存在瑕疵也是事实。

有业内人士坦言,在我国,住宅土地持有、开发建设和居住使用三个环节分属不同的主体,分别是政府、开发商和施工方、业主,但上述主体关注的具体利益点完全不同。

“政府希望居民能在获得实惠的同时达到节水目的,开发商则是在开发环节尽量减少支出,用户则是注重使用便利。”上述人士表示,这样一来,一边政府负担越来越重,另一边面向社会推广节水技术又困难重重。

上述人士还表示,户内中水系统安装对施工要求较高,例如:防水、管道等的设计与铺设,有一定的防护标准,对于残留杂物等也有较高要求。这意味着,为了保障设备运行正常,此前常见的因开发商偷工减料、赶工期等原因而造成的防水没铺、管道衔接存在缝隙等问题需要最大程度消除。而高标准建设,必然造成开发商、施工方的建设成本增加,而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开发商宁可将安装成本补贴给购房者也不愿配合安装中水系统的根本原因。

“但户内中水系统的售后如何能保障也是后续中水系统应用的关键。”上述人士表示,户内中水系统应用模式较新,解决居民心理障碍,并提升对相关元器件的售后保障是重中之重。

对此,北京明锐诚升节水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对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认真反省此前工作的缺失。下一步,将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和售后服务保障,尽最大程度提升使用者的满意度。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交付两年内,公司将派驻售后服务人员入驻交付小区,提供24小时应急上门服务。同时,公司将保修期限从此前的两年延至五年,全面升级保修内容,提供定期设备检修和毛发清淤等服务,让业主更放心使用。

“我们还将加大与业主的沟通力度,做到交一户、教一户、会一户。”上述负责人说,未来还将进一步加深与开发商、施工方的沟通力度,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相关配合,真正让节水工程有效落地,加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精彩放送:

新闻聚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法律声明 |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2017-2020   太阳信息网 豫ICP备1701945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