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先下山,再上山
洋河股份,迎来了新的“转折点”。4月28日,洋河股份公布业绩:2024年营收288.76亿元,净利润66.7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0.7亿元,净利润36.4亿元。
这份转型路上的成绩单,不如过往亮眼,在酒类泛传播圈层引发热议。其实,这类热点停留的时间并不会太久,便会因为下一个热点的诞生而失去热度。
登过山的人都知道,要从一座山攀上另一座更高的山,第一步便是下山。洋河是一家卓越的酒企,是一家令人敬佩的酒企,它曾掀起“蓝色风暴”,也曾引领过“绵柔风潮”,如今成长为原酒年产能超16万吨、储酒能力达100万吨、老酒存量70万吨的酒企,其中“储酒数量行业第一”。
为何说,2025年是洋河新的“转折点”。我们习惯了逻辑上的“越来越好”,所以很难适应实际中的“下山上山”。
翻看历史,古今中外,唯有站在山顶看到山群全貌的人或企业,因选择不同而结果不同。
先下旧品质的山,再上新品质的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鸟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谣。每个多年之前,囿于生活条件相对困难,消费者喜欢追求刺激、浓郁的白酒;伴随着人们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喜欢绵柔、醇厚的白酒。在“吃香”到“吃味”的转型期,洋河抓住机遇,获得快速的成长,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如今,白酒进入存量之争,消费者从“缺酒喝”到“有酒喝”再到“选酒喝”,具体表现为“喝好酒、喝名酒、喝老酒”的转变,追求“香感、味感、体感和愉悦感”。所以,洋河围绕“绵柔品质”“年份老酒”定位下足功夫,以“老窖池、老工艺、老酒”三老体系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先下旧产品的山,再上新产品的山
穿新衣不能走老路,新瓶不能装旧酒。当洋河攀登新品质之山时,同时迭代多款核心单品,并依托自身的储能优势,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喝老酒,进一步增强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洋河以“双名酒、多品牌、多品类”为核心,系统布局从高端引领到大众消费的立体化产品矩阵。
以“百亿大单品”海之蓝为例,第七代焕新升级,以3年基酒、5年调味酒提升品质,进一步巩固中端市场的领先地位;以“梦之蓝手工班”为例,成为首个获得“中国酒业协会”授权、“方圆集团”权威认证的“中国高端年份白酒”,以“真年份,真手工,真绵柔”的新目标重塑了高端白酒市场认知。
先下旧航线的山,再上新大陆的山
沿着旧航线,发现不了新大陆。当洋河掀起新一轮品质、产品革命时,曾经屡试不爽的广告营销、深度分销等渐渐失效,所以必须采用精准营销、共建共享等方式方能打通“BC一体化”的全渠道链条,推动“消费者喜欢喝、经销商有钱赚”的局面出现。
2024年,洋河坚持“深耕大本营、深度全国化”策略,以“省内精耕+省外突破”双轮驱动打开增长空间,省内经销商增加39家,省外经销商增加38家;在消费者运营方面,建立数字化渠道管理体系,部署“营销并轨”,打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运营模式;重构厂商关系,构建“厂商共同体”,采取“召开定期厂商会议、组建大商议事委员会、搭建经销商意见反馈平台”三大举措,加快起草《洋河市场监管大法》《洋河经销商保护大法》“两部大法”作为洋河的管理大纲,以保障经销商的正当权益、促进洋河持续发展。
后记
聚焦洋河股份的分红来看,2024至2026年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归母净利润的70%且绝对额超过70亿元。未来还长,相信会获得下一轮的成长。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动漫月刊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