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弃猫效应” 是一个心理学相关的概念,指的是当猫咪被主人遗弃后,若再次被收养,会因为经历过被抛弃的创伤,变得格外乖巧、谨慎,甚至过度讨好新主人,生怕再次被丢弃。后来这一概念被延伸到人际关系中,尤其常用于形容亲密关系里的一种现象:曾经在感情中受过伤害(如被分手、被抛弃)的人,在进入新的关系后,会因为恐惧再次被抛弃,而表现出过度顺从、讨好的姿态,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情绪。
具体表现
在感情里,经历过被抛弃的人可能会变得格外敏感,对方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可能让他们过度解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
他们会刻意迎合对方的喜好,隐藏自己的不满和负面情绪,即使受了委屈也选择隐忍,害怕冲突会导致关系破裂;
对关系的稳定性极度缺乏安全感,容易因为对方的一点疏忽而陷入焦虑,担心自己再次被 “抛弃”。
本质与影响
弃猫效应的本质是创伤后的自我保护机制,但其过度的讨好和压抑往往会让关系失衡:一方面,压抑的情绪可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反而对关系造成伤害;另一方面,长期的自我牺牲可能会让自身价值感降低,难以在关系中获得真正的平等和幸福。
例如:有人在之前的恋情中因 “不够懂事” 被分手,在新的恋情中就会时刻提醒自己要 “听话”,对方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都尽量满足,即使内心不情愿也不敢表达,这就是弃猫效应在人际关系中的典型体现。
(责任编辑:)